close

我們要練習如何善用心理學的9種可行方式,來強化自己對他人說服力或影響力。

images.jfif

  1. 固定應對幾種情境時的標準話術:我們應該將幾種生活中會常常運用的場景,設計並練習出固定的溝通模式。譬如說,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說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下面的例子是經過實驗後的結果。

①“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複印,能不能讓我先複印啊?因為我有急事”給出一個模糊的理由,有94%的人同意讓實驗者先複印。

②“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複印,能不能讓我先複印啊?”不給理由,有60%的人同意讓實驗者先複印。

③“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複印,能不能讓我先複印啊?因為我要複印幾張紙”給出一個根本不算是理由的理由,結果仍然有93%的人同意!

  1. 對比原理:如果兩樣東西類似但不一樣,那麼對比下,運用他們之間的差異來做說服。有些售貨員,就會先給客人推薦一些比較好但又太貴的東西(CP直沒那麼高),然後再推薦一些便宜又較實用的商品,這時候客人就很容易覺得後面的東西符合需要,同樣的,我們在說服別人的主張過程時,善用代價較高的例子做比較,會讓人覺得你原本的主張較優。
  2. 互惠原則:人的心理會主動避免“負債感”,換句話說,大多數人會不喜歡“欠別人的”,一旦欠了就會找機會還債。所以平時多多關照常或多幫常互動的人,甚至於給些小東西,之後在某些場景中,對方也會求回報的機會。
  3. “拒絕——退讓”策略:這個策略其實是互惠原則的變形,如果第一個要求和第二個要求提得恰當,那麼對方會認為第二個要求是你做出的讓步,因而覺得自己有義務做出相應的讓步。很多市場媽媽在購物時常會運用這種技巧討價還價
  4. 承諾一致原則:一旦我們做出某種承諾(或者表態),來自內心和外部的立場就容易迫使我們採取相應的行動。這種原則的應用,很多時候可以稱之為是誘敵深入。就好像購物時,看到店家生意不錯,誇讚並取得老闆說出口的生意確實不錯,來達到購物時的優惠(因為老闆自訴確實有賺錢)。
  5. 社會認同原則: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這一原則來自於一個發現:只有5%的人是原創者,而其他95%的人都是模仿者,所以,其他人的行為比我們所能提供的證據更具說服力。就好像透明的募款箱在擺設以前,放點現金在裡面有助於看到人覺得應該可以跟隨,已經有先驅認同。
  6. 喜好原則: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人們比較容易認同1.外觀得宜的人2.有相似的穿著、觀點、性格的人3.人們非常願意幫助讚美自己的人4.熟悉感與合作5.關聯性:如果人們覺得您的出現常常就會帶來好消息,那也會增加自己的認同感。
  7. 權威原則:人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接受權威者的要求,這是因為從小時候開始,我們的教育就告訴我們要服從權威。在台灣的教育下,權威的認同就更不在話下,舉凡頭銜、衣著、及搭配的附屬品如名車。
  8. 短缺原則: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在人們的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種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市場上的飢餓行銷(限量搶購)及禁果心態(不能賣或被禁止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丹 的頭像
    阿丹

    python愛玩客

    阿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