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最重要的6個觀念】
如果你對時間管理的定義是錯的,那時間一定永遠不夠用
很多人對時間管理的定義,就是如何利用零碎的時間、把一分一毫都不要浪費。
先說,這完全是錯誤觀念。用盡每一秒的時間,這種管理方式是工業時代的作法,
與其說是管理自己的時間,不如說是拿來管理工廠作業員用的。
傳統的管理學是誕生於工業時代之初,它有2種前提假設,
一是對人的不信任,
二是生產力和時間成正比,不存在知識經濟的效益。
因此管理方式都是以最大化壓榨勞力為前提進行。如果你用這種方式管理自己,
那等於說明自己能產生的價值屬於勞動力,和時間成正比,無法產生知識經濟。
問題是,這方式在現在行不通,依靠非知識的生產力贏不過機器,也養不活自己。
第一個觀念:正確定義時間效益的方法,應該是用「生產力」
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談到生產力的概念,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用自己一整年的時間親身作實驗,
嘗試各種時間管理方法,例如一天超時工作16小時、或一天只工作5小時,以及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最後他得到的結論是,人的生產力包含三個要素:
生產力 = 時間 × 精力 × 專注力
傳統管理學上認為,將 [時間×精力] 最大化就能得到生產力,
但其實那只能得到勞動力,對知識工作者來說還需要的是[專注力]
許多事情會讓專注力分散,
例如同步多工工作、工作優先順位、長時間工作(超過5小時就算)、被分心的事情打擾中斷等等。
如果你損失一半的專注力,那用2倍的時間都不見得能補回生產力,
反之專注力充足,很多事情都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
這呼應到另一本書《輕鬆駕馭意志力》這本書的概念,這本書談到
人的『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用完就要去睡覺或冥想等讓頭腦放鬆的方法才能重新補回意志力。在意志力堅強的時候,你能夠去堅持完成該作的事,一旦意志力用完,你就會開始放縱,
例如大吃甜食、大肆shopping等等。而這種意志力可以透過訓練變強。
而專注力也是一種類似的概念,專注力影響時間的品質,而意志力影響時間或資源使用的選擇,
同樣都會影響最後總體的生產結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中也提到,
有時間的人很多,卻不是每個有時間的人都能有大量的生產力,原因並不是你時間有多少,而是你「專注的時間」有多少。甚至一個人財富自由的程度高低,並不是取決於金錢有多少,而是可自由支配「專注的時間」有多少。
第二個觀念:事情做到95分贏家全拿,80分則是和0分差不多
知識經濟時代有一個附帶觀念是,
任何事情若只有做到80分,那跟60分或0分其實差不多。
原因是當大眾資訊能力增加、選擇性增加時,只會選擇最好的那一個,
而其他不錯到平庸的選擇則是全部被忽略。
了解專注力與意志力的幫助是什麼?
這兩個觀念代表你不應該同一時間幫自己安排太多事情,
與其同時作10件事情都只有60分的效果,不如專心做一件事達到100分
注意,在知識經濟時代有贏家全拿的特性、符合80/20法則
10件事情60分的生產力不是600分,很可能只有100分
1件事情100分的生產力也不是100分,很可能是100,000分
知識工作者是一種很抽象的詞,舉個常見的例子:
普通的工程師寫的程式碼,可能花了10小時,寫出來程式碼很長,而且一堆Bug;
而優秀工程師可能只要1~2小時,寫出來程式碼短而且沒有Bug。
即使你有能力,但如何達到這種高效狀態是個問題,在《深度工作力》這本書中提到一些對於無法深度工作的難題,以及讓自己進入這種「專注狀態」一些技巧,包含調整工作順序、調整工作環境、減少工作時間、冥想、減少外部干擾等等。其實跟《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書中提到的方法都互相有呼應。
第三個觀念:你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
「你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今年在一本老書《吃掉那只青蛙》讀到這個句子時,
我深深覺得臉被打了一大巴掌,但突然所有事情都想通了。過去之所以非常忙碌卻又沒太多產值,正是因為”誤認為”自己每件事都能做好做滿。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到好,一定是抓大放小。問題是在自己以為抓大放小的同時,一來許多真正重要、高度產值的大事,也被默默地放掉了。二來即使真正重要的事情有做,但在抓大放小之下如果只做到80分,那跟0分其實沒差多少。「承認自己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不重要的事做得很好,不會讓事情變重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好,也不會讓事情變重要。」
書中談到很多「放棄的藝術」,例如不要接電話、不要開會、不要加班,也許你會說”不可能不開會?”但一直保持原本的方法,事情絕對不會有任何改變。你會放棄掉許多事情,甚是放棄許多「看似不能不管」的事情。問題並不是你放棄掉什麼,因為可以放棄得太多了,
所以關鍵是下一個觀念:到底你該選擇什麼?
第四個觀念:你不是時間不夠,而是順序不對
在排除掉專注力、精力等因素之後,最重要的事情變成「哪件事情該先做」?
這問題對於上班族來說問題並不大,因為當下該做什麼通常很明確。
這題對創業者比較難在於,當你事業越做越大、資源越來越多,手邊的「選擇」就越多。
有超多事情可以做時,你要有一套評估的準則去做判斷。這就牽涉到你對於商業的知識、市場的理解。你的「專注力」應該優先放在哪件情?
想到這裡,其實問題已經被無限放大,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我聽到一個很好的答案,用3原則收斂一下問題:原則1. 擁有一個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的上擁有它
原則2. 如果你需要花費大量精神才能擁有一些事情,只說明你還不夠資格擁有它
原則3. 想讓自己擁有更多,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成長」換句話說,
無論何時最優先的事情都是「自己的成長」,你無法擁有更多,只說明你早已經停止成長許久
但正確選擇順序,只對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人有用,
萬一你不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
或是你認為現在還沒找到時間運用的方向呢?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第五個觀念: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當自己不知道該做些甚麼時,如果你能讓自己時間更值錢,顯然就是個正確的方向。
因為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永遠比金錢更有價值,一定有其他人願意為了省下自己的時間,花錢向你購買時間。因此你的時間一定有人願意購買,差別在於花多少錢買?有些人會把時間用在沒價值的地方,也就是不會有其他人願意花錢向他購買時間。聰明的人則是會想到提高時間價值的方法:透過專業能力提升讓自己的時間單價更高,或是透過平台或系統把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而最聰明的人,則是花錢向別人購買時間。這觀念需要解釋一下,否則很多人會很困惑:比方說,
花2000元請人打掃家裏對許多人看似是一種高消費?但真正懂得自己時間價值的人會這樣計算:
1. 自己省下4小時的時間,若你每小時產值是500元,那價值就是2000元
2. 借用專業,打掃的成效比自己做還高
3. 省下專注力、精力,讓自己不必被分心
4. 減少未來因為打掃而造成的夫妻不和吵架的浪費
以上這4點加總起來,經濟價值絕對高於原本的2000元。因此這筆交易非常的划算!
時間的價值因人而異,如何運用值得一輩子學習,上面這個觀念有點抽象,但想通了我認為對你幫助會很大。當正確的使用專注力,你的單位時間價值會指數性的上升。
第六個觀念:你的時間是在做事,還是在思考?
「忙碌只是偷懶的一種形式 – 懶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動。」
許多人90%的時間都是理所當然的去做事,幾乎沒在思考,職場上很多人不敢思考,因為那會讓別人覺得你很閒,事實上,會覺得你很閒的那些人通常才是真正沒在思考的一群。創業上則是常常會因為太多事情要忙,時常處於存活的邊緣,因此會忽略掉思考的價值。
這件事在組織上也是很巨大的問題。你的團隊是一個會思考的團隊,還是一個只會執行的團隊?
這取決於上司如何對待下屬,如果發現下屬很少在思考,很大的原因是「缺乏授權」。
一旦沒有授權,人就沒有任何動機去動腦子下屬沒能力時你不敢授權,但不授權就沒有會思考的下屬,遇到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時,問題出在你認為「信任」的成本過高。
事實上承擔一點風險,不難打破這個循環,充分授權給你的下屬,他們通常會自動變聰明兩倍,
把那些不動腦只會等待命令的人開除掉,你的效率可以再高兩倍而反過來說,也總有一些死腦筋的主管權力抓太緊不敢放,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卻遇到不願授權的上司,應該早點離職就好,否則自己不動腦,也不用談論什麼生產力了。永遠保留30%以上時間在思考,而且隨著你的成長,比例必須不斷的增加。
快速總結:增加自己「專注的時間」
留言列表